流型选择根据流体物性、混合要求来确定流体流型。流型受表观的空管内径流速控制。
1 对于中、高粘度流体的混合、传热、慢化学反应,适宜于层流条件操作,流体流速控制在0.1~0.3 m/s。
2 对于低、中粘度流体的混合、萃取、中和、传热、中速反应,适宜于过渡流或湍流条件下工作,流体流速控制在0.3~0.8m/s。
3 对于低粘度难混合流体的混合、乳化、快速反应、预反应等过程,适宜于湍流条件下工作,流体流速控制在0.8~1.2m/s。
4 对于气-气、液-气的混合、萃取吸收、强化传热过程,控制气体流速在1.2~14 m/s的完全湍流条件下工作。
5对于液-固混合、萃取,适宜于湍流条件下工作,设计选型时,原则上取液体流速大于固体******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。固体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用斯托克斯(Stokes)定律来计算:
(2.0.1)
式中
V颗粒——沉降速度,m/s;
d——颗粒******直径,m;
ρ颗粒、ρ液体——操作工况条件下,颗粒、液体的密度,kg/m“;
μ——操作工况条件下的液体动力粘度,mPa·s;
g——重力加速度,9.81m/s2。
静态混合器混合效果与长度的关系
静态混合器长度的确定:一是由工艺本身的要求,二是通过基础实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来确定注①。
1 湍流条件下,混合效果与混合器长度无关,也就是在给定混合器长度后再增加长度,其混合效果不会有明显的变化。推荐长度与管径之比L/D=7~10(SK型混合长度相当于L/D=10~15)。
2 过渡流条件下,推荐长度与管径之比L/D=10~15。
3 层流条件下,混合效果与混合器长度有关,一般推荐长度为L/D=10~30。
4 对于既要混合均匀,又要尽快分层的萃取过程,在控制流型情况下,混合器长度取L/D=7~10。
5 流体的连续相与分散相的体积百分比和粘度比关系,如果相差悬殊,混合效果与混合器长度有关,一般取上述推荐长度的上限(大值)。
6 对于乳化、传质、传热的过程,混合器长度应根据工艺要求另行确定。
注:①以上所列混合效果与混合器长度的关系是指液-液、液-气、液-固混合过程的数据,对于气-气混合过程,其混合比较容易,在完全湍流情况下L/D=2~5即可。
静态混合器的压力降计算公式
对于系统压力较高的工艺过程,静态混合器产生的压力降相对比较小,对工艺压力不会产生大的影响。但对系统压力较低的工艺过程,设置静态混合器后要进行压力降计算,以适应工艺要求。
1 SV型、SX型、SL型压力降计算公式:
(2.0.3-1)
(2.0.3-2)
水力直径(dh)定义为混合单元空隙体积的4倍与润湿表面积(混合单元和管壁面积)之比:
(2.0.3-3)
式中
ΔP——单位长度静态混合器压力降,Pa;
f——摩擦系数;
ρc——工作条件下连续相流体密度,kg/m3;
u——混合流体流速(以空管内径计),m/s;
ε——静态混合器空隙率,ε=1—Aδ
dh——水力直径,m;
Reε——雷诺数;
μ——工作条件下连续相粘度,Pa·s;
L——静态混合器长度,m;
ΔA——混合单元总单面面积,m2;
A——SV型,每m2体积中的混合单元单面面积,m2/m3
dh mm |
2.3 |
3.5 |
5 |
7 |
15 |
20 |
A m2/m3 |
700 |
475 |
350 |
260 |
125 |
90 |
δ——混合单元材料厚度,m,一般δ= 0.0002m;
D——管内径,m。
摩擦系数(f)与雷诺数(Re)的关系式见表2.0.3-1和图2.0.3所示。
- SH型、SK型压力降计算公式
(2.0.3-4)
(2.0.3-5)
摩擦系数(f)雷诺数(ReD)的关系式见表2.0.3-2和图2.0.3所示。关系式的压力降计算值允许偏差±30%,适用于液-液、液-气、液-固混合。
SV型、SX型、SL型静态混合器f与Reε关系式
|
表2.0.3-1
|
混合器类型
|
SV-2.5/D
|
SV-3.5/D
|
SV-5~15/D
|
SX型
|
SL型
|
层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Reε≤23
f=139/Reε
|
Reε≤23
f=139/Reε
|
Reε≤150
f=150/Reε
|
Reε≤13
f=235/Reε
|
Reε≤10
f=156/Reε
|
过渡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23<Reε≤150
f=
23.1Reε-0.428
|
23<Reε≤150
f=
43.7Reε-0.631
|
—
—
|
13<Reε≤70
f=
74.7Reε-0.476
|
10<Reε≤100
f=
57.7Reε-0.568
|
湍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150<Reε≤2400
f=
14.1Reε-0.329
|
150<Reε≤2400
f=
10.3Reε-0.351
|
Reε>150
f≈1.0
|
70<Reε≤2000
f=
22.3Reε-0.194
|
100<Reε≤3000
f=
10.8Reε-0.205
|
完全湍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Reε>2400
f≈1.09
|
Reε>2400
f≈0.702
|
—
—
|
Reε>2000
f≈5.11
|
Reε>3000
f≈2.10
|
SL型、SK型静态混合器f与ReD关系式
|
表2.0.3-2
|
混合器类型
|
SH型
|
SK型
|
层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ReD≤30
f=3500/ReD
|
ReD≤23
f=430/ReD
|
过渡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30<Reε≤320
f=646ReD-0.503
|
23<Reε≤300
f=87.2ReD-0.491
|
湍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ReD>320
f=80.1ReD-0.141
|
300<ReD≤11000
f=17.0ReD-0.205
|
完全湍流区
|
范 围
关系式
|
—
—
|
ReD>11000
f≈2.53
|
气-气混合压力降计算公式
气-气混合一般均采用SV型静态混合器,其压力降与静态混合器长度和流速成正比,与混合单元水力直径成反比。对不同规格SV型静态混合器测试,关联成以下经验计算公式:
(2.0.3-6)
式中
ΔP——单位长度静态混合器压力降,Pa;
u——混合气工作条件下流速,m/s;
ρc——工作条件下混合气密度,kg/m3;
L——静态混合器长度,m;
dh——水力直径,mm。
|